综合新闻

建筑规模最大的“沉浸式”天文馆即将开放

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三体”造型独特光影“编织”星空

最大的“身临其境”天文馆即将开幕

光明日报记者任鹏燕魏启萌新地

“生活在现代,即使我们看不到城市里的星星,它们也总是在天空中凝视和陪伴着我们。在这个夏夜,让我们忘记喧嚣城里的人,像孩子一样回星星,好奇的抬头看!”光学天文馆解说员用诗意的语言结束了讲解,而观众还沉浸在夜空繁星编织的“仲夏夜之梦”中,不愿醒来。

新开张的上海天文馆位于上海临港新区滴水湖畔,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一最大的天文馆。7月5日,上海天文馆迎来了第一批压力测试观众。

来到上海天文馆,巨大??的建筑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主体建筑形成了“圆孔天窗、圆顶剧场、倒圆顶三个圆形元素构成了一个“三体”结构,共同诠释了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位于入口处主楼。当阳光穿过圆孔时,在地面上会形成一个光斑。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光点会在地面上缓慢移动,就像一个日晷。圆顶剧场球体的外径为3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阳,圆顶剧场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倒圆顶的碗状设计,再现了观天的地平线,“屏蔽”了城市的喧嚣和周围的一切,让置身其中的人观天思虑。设计师称之为“与天空对话的地方”。

在主楼外的景观区,上海天文馆还设计了3组螺旋绿带,从主楼自然延伸,象征着银河系的旋臂,与周围的“星空”互动。“山水”公园自然相连,和谐形成了一个以星空为主题的城市绿地公园,充分体现了建筑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上海天文馆独特的建筑设计源于对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不仅展示了天文学的概念,而且能够真实地追踪太阳的运动在天空中,让整座建筑成为一个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尤其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地面标记的重叠是节气的标志。整个建筑成为连接人与宇宙的工具,是一次开创性的博物馆体验。

在天文馆主体建筑中,设计师全新打造了“家园”、“宇宙”、“征途”三大主题展区,以及“中国问天”等专题展区、“好奇星球”和“前往火星”。拥有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观星客厅、望墅天文台、西河太阳塔、星空探险营地。全景展现浩瀚宇宙,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帮助观众塑造完整的宇宙观。

在“家园”展区,从最熟悉的神话故事到久违的城市宇宙星空,从周围的日地月系到那些神奇而令人叹为观止的太阳系统奇观,上海天文馆通过了宏伟的沉浸式场景设计、3D打印高仿真三维模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图像、AR交互和大型OLED曲面交互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琳琅满目的阵列《天外来客》陨石,带领观众从宇宙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家园。

随着展线的普及,人们对天文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扩大。 “征程”展区充分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漫长旅程,从古人的思想到现代天文革命,再到今天的天文科学成果和研究。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高度模拟的“嫦娥五号”、“筑容”和“天河”核心舱。

“可能和我们原先想象的天文馆不一样。上海天文馆是沉浸式的,内容组织是专题性的。另外,我们的展品互动性很强,很有趣,很漂亮。也是很高。”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新戈告诉记者,“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我们用艺术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来说话关于天文。我们不是我在写教科书,而是我在创造一种体验。”

除了现代的展示方式,丰富的馆藏资源也是顶级天文馆的重要指标。作为全新的科普场馆,上海天文馆的陨石文物收藏在质量上已达到国际一流的收藏水平。

作为上海市“十三五”期间重大的市级文化公益项目和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上海天文馆于2016年11月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工建设。今年6月,上海天文馆展览项目通过总体验收,将于7月17日正式开馆,7月18日向公众开放。在近五年的建设过程中,所有建设者都围绕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天文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满意工程,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铸就天文馆品质,努力把上海天文馆打造成一个有故事的上海天文馆。最美丽的宇宙故事教室。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连华表示,随着上海天文馆即将开馆,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也将曝光。总而言之,希望这群科技馆能成为播撒科学种子、启迪未来梦想的地方。

《光明日报》(2021年07月06日08版)


上一篇:上海四大文化名镇之一,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