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精神的创新,是在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是智慧理念、智慧技术与匠人精神的融合,是在传统工匠世代相传的基础上掌握新一代智慧理念与技术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穿越传统与现实,其匠心应体现出“劳动光荣”与“创造伟大”相结合、“爱岗敬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辛勤劳动”与“数字智能”相结合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要把“互联网+”精神中的自由、开放、创新与传统工匠精神中的严谨、钻研和专注紧密结合起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既有高职专业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智慧工匠人才,是各界关注的重点,更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点。
一、智慧工匠精神的内涵
智慧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与工匠精神的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拥有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智慧工匠精神要求从业者具有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并要求从业者能够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从细节处出发严格要求自己,追求99.99%到99.999%的突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100%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感受工作中追求极致时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
第二,传承技德并重的职业精神。德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代表。自古以来,我国民众就重视道德精神的作用,重视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和提升,这也代表了我国人民追求理想人格的积极性。职业道德是道德精神在职业中的体现,是工匠责任和自律的统一。技道并重也体现了无私奉献、默默坚守、无怨无悔的决心和耐心。
第三,践行知行合一的实践态度。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行是知的外在体现和表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智慧工匠精神要求从业者既要有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又要有将知识转换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并要求从业者破旧立新,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奉行团队协作精神。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讲究的是独家技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应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团队内部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第五,追求卓越的品质。智慧工匠精神要求从业者要有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品质,而不是在行业发展或技术升级等外界环境的逼迫下才前行。对建筑工程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去钻研业务,要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去建造每一个项目,要始终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自身从业的根本。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智慧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从实际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建筑类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的模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效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缺乏“工匠精神”培训课程体系,忽视学生的职业实践,忽视学生智慧工匠精神的培养,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体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将精力集中在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传授上,忽视了最基本的岗位意识和职业责任。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认同和职业感情培养一直是缺失的,学校过度追求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智慧工匠精神的培养。其次,培训计划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培训计划制订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实践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的比例失调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再次,培训计划效果差。一些高职院校的培训方式单一,会导致培训计划无法实施或造成计划实施不充分等问题,影响培训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智慧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1.制定培养“智慧工匠”的标准体系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结合专业实际对行业工匠精神进行探索,结合专业实际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将职业标准纳入到培养标准中,制定严格的学生智慧工匠精神培养规程,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由量向质转变,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
2.设计培养“智慧工匠”的课程体系
在基础课程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增加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课程选择、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将智慧工匠精神有针对性地融入进来,使学生在基础课程的日常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在课程开发的每个环节,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智慧工匠精神的教育。高职院校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具体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要符合学校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并结合实际将“工匠精神”贯穿实践课程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客观和主观方面接受培训与教育。 上一篇: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