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建筑结构形式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极为普遍。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因温度或配合比差异等问题,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生成。生成裂缝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不仅会在建筑整体的美观度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会直接关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时更会导致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此类混凝土裂缝又能够通过何种方式予以预防或消除,就成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裂缝类型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作为建筑工中极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形式,其主要出现于较大的混凝土表面,或具有显著温度差异的混凝土结构中。与其他常见裂缝相比,温度裂缝通常不具有显著的走向性,大多纵横交错。但若裂缝生成于规格偏大的梁板类结构中,则裂缝便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裂缝多于梁板短边呈现平行状态。若生成的温度裂缝具有深入性或贯穿性,则其走向会较为接近短边位置,且裂缝会经由长边做分段呈现。由于温度裂缝具有显著的温差变化成因,因而其裂缝宽度,也会受到温度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变化[1]。例如在较为寒冷的冬季,温度裂缝的宽度会相对变宽,而在温度较为炎热的夏季,其裂缝的宽度便会相对变窄。
1.2 干缩裂缝
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完成养护作业后7—14d 时间内,若其内部水分挥发程度与外部养护涉及的水分挥发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形状为平行线或网状的浅细小裂缝,此种裂缝即是干缩裂缝。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干缩裂缝出现的概率较高,其宽度偏小,多为0.05~0.2mm 范围内[2]。但其所形成的裂缝大多纵横交错,且会根据混凝土的结构与规格而出现大致化的走向。例如:在偏轻与薄的梁体或楼板构件之上,形成的干缩裂缝,多会自任意平面延伸至变截面部位及边缘处,而较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在会多以平面部位的干缩裂缝为主。
1.3 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也可称之为沉降裂缝,其主要生成原因在于以下方面: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沉陷裂缝的生成;混凝土施工中,所应用到的模板缺乏刚度,会生成沉陷裂缝;而因施工工艺或施工人员作业水平,而导致混凝土模板支撑间距偏大,则也会由此生成沉陷裂缝。沉陷裂缝多具有贯穿或深进特性,且具有极为显著的裂缝走向。通常状态下,在与地面呈现出30°、45°以及90°差角时,生成的沉陷裂缝大多具有相应的错位性,且出现的沉陷裂缝会与沉降量之间,形成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即会因沉降量的增高或降低而生成所对应的变化。同时,沉陷裂缝所形成的宽度,大多不会受温度差异的影响,且当地基沉降趋于稳定时,沉陷裂缝也会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
1.4 塑性收缩裂缝
所谓塑性收缩裂缝,即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后,且混凝土处于凝结前这一阶段,若所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其表面水分流失速度过快,便会导致收缩现象的发生,进而出现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裂缝。通常情况下,新浇筑混凝土位置处经长期至于空气中,则其结构件表面便会呈现中部偏宽,两侧偏窄,且长短规则变化无规律,更缺少连贯性的裂缝。塑性收缩裂缝长短与宽度不一,若裂缝严重则其长度可达到2~3m,其宽度也能达到2~5mm 左右,趋向于颇为干燥的泥浆面[3]。同时,当外部气候环境因素过于干热或风力等级偏高,则混凝土自身与外界的温度差异便极为明显,在其温度长期处于较高态势,且气候持续干燥的情况下,其生成塑性收缩裂缝的概率便会成几何倍增加。
2 混凝土裂缝生成的主要原因
2.1 温度裂缝生成的原因
由上文描述可知,混凝土裂缝的生成,与温度因素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对于混凝土而言,其是由多种原材料依照建筑设计环节所制定的比例要求,形成的混合型施工应用材料。常见的混凝土混合料会涵盖多种原材料成分,如水、水泥、骨料、拌和料以及一些外加剂等。混凝土自身具有的热涨冷缩特性,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会因其“水化热”特性而出现膨胀现象。但在受到外部条件约束后,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便会得到相应的控制。这会导致其内部出现拉应力,进而出现开裂现象。
2.2 干缩裂缝的生成原因 上一篇:研究连续刚构桥挂篮施工常见问题的预防与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